您的位置:首页 > 编程语言 > MATLAB

基于递归法的Sierpinski“垫片”Matlab编程(添加上Matlab源码)

2007-11-02 22:25 357 查看
Sierpinski“垫片”的构造原理如下:首先取一个正三角形,将其等分为四个小的正三角形,并舍去中间的一个,然后将余下3个正三角形中的每一个再等分为4个更小的正三角形,并舍去各自中间的一个,进一步再将余下的9个正三角形分别按同样的方法操作取舍,如此反复操作下去,直至无穷。最后所得图形就是谢尔宾斯基三角形,亦即Sierpinski“垫片”。
由上述原理可知,该图形具有严格的相似性,可通过递归法实现计算机绘制。算法原理如下:一个正三角形的顶点位置可以由其中心O和半径R确定。为方便起见,用复数来表示正三角形的各个特征值,设正三角形的中心位置为p =p,半径为r = r,三个顶点的位置可用向量z=[x1+i*y1,x2+i*y2,x3+i*y3]表示,则有:
z = p + r * exp( i * ( [0:3] * pi * 2/3 + a ) )
其中,a 是正三角形的偏转角度,当 a = 0 时,正三角形有一条底边平行于坐标轴纵轴;当 a = -pi/6 时,正三角形有一条底边平行于坐标轴横轴。
由上式即可确定一个正三角形A,当半径缩小为 r/2 时,所得的正三角形B的面积恰为A的 1/4 ,而且易见,B的中心及其顶点恰好是将A四等分的四个小的正三角形C1C2C3C4的中心,由此,通过正三角形B又可确定正三角形C1C2C3C4。根据这个原理,通过递归法就能将正三角形A进行分形,得到Sierpinski“垫片”。
这种方法也可以推广到其它多边形的分形中,只要确定多边形的中心和半径,根据一定的偏转角度,就可以画出多边形分形和“雪花”,下面的程序将给出Sierpinski“垫片”、“地毯”以及六边形“雪花”的分形生成过程。

程序源码及注释:
l Sierpinski垫片
function triangles(n);
% 三角形分形;
% n 为递归次数,亦即分形的层数;

clc;close all;clear;
if nargin==0; % 设定递归次数n
n=5;
end
rand('state',2); % 将当前状态重设到状态2,
% 使每次程序运行时生成的各个分形三角形的颜色不变
C=rand(n+4,3); % 生成一个(n+4)*3的随机矩阵C,对不同阶段的分形填色
figure;
axis square equal; % 保持纵、横坐标的刻度单位一致
axis([-1 11 -1 1.5]); % 设定标度范围
grid;hold on;
a=-pi/6; % 设定三角形的偏转角度。a=-pi/6时,三角形有一条底边平行于x轴
p=-2; % 设定三角形中心位置。p=j时,中心位置为(j,0)
r=1; % 设定三角形的半径,即中心到顶角的距离
[p,r,n,a]=tritri(p,r,n,a,C);

function [p,r,n,a]=tritri(p,r,n,a,C);
% 绘制三角形,该函数通过递归实现对三角形的分形;
% p 是三角形的中心位置;
% r 是三角形的半径;
% n 是递归次数;
% a 是三角形的偏转角度;
% C 是颜色矩阵;

s=2; % 设定三角形的中心偏移量,将不同阶段的分形图形分开
z=p+s+r*exp(i*([0:3]*pi*2/3+a)); % z 是表示主三角形各个顶点位置的矩阵
zr=p+s+r*exp(i*([0:3]*pi*2/3+a))/2; % zr 是表示主三角形内各个分形的顶点位置的矩阵
pf=fill(real(z),imag(z),C(n+2,:)); % 生成一个已填色的三角形
set(pf,'EdgeColor',C(n+2,:)); % 设定三角形边缘的颜色
if n>0;
% [p,r,n,a]=tritri(p,r/2,n-1,a+pi/3,C); % 绘制主三角形中心的分形,
% n=n+1;r=r*2;a=a-pi/3;
% 谢尔宾斯基三角形中这一部分是挖空的,故这两行程序可省去
[zr(1),r,n,a]=tritri(zr(1),r/2,n-1,a,C); % 绘制主三角形右下角的分形
n=n+1;r=r*2;
[zr(2),r,n,a]=tritri(zr(2),r/2,n-1,a,C); % 绘制主三角形上部的分形
n=n+1;r=r*2;
[zr(3),r,n,a]=tritri(zr(3),r/2,n-1,a,C); % 绘制主三角形左下角的分形
n=n+1;r=r*2;
end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