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基础 > 计算机网络

中国网络"剩者为王" 光靠中国概念还能走多远?

2007-07-26 09:01 387 查看
  中新网7月25日电 美国有YouTube、MySpace、Second Life,中国很快就能找到成千上百个类似网站,最新出版的台湾《数位时代》杂志刊文《有模仿力缺创新力 中国网络“剩者为王”》指出, 中国的网络是“有模仿力却极缺创新力”,并提出问题:光靠中国概念还能走多远?  如下是该文主要内容:  一股兴起在2005年大洋彼岸的Web 2.0热潮,无时差地席卷了中国,今年却开始被焦虑替代。   “Web 2.0”一词,包含了多种含义,工具上的理解主要是指那些提供各种工具和平台、旨在吸引用户提供内容互相分享的新一代网站。但有人喜欢将其视为一种理念,崇尚分享、去中心化、个性化的网络新“圣经”。  全球创投钱进中国   急速展开的商业化实践,将Web 2.0的3年历史演绎得无比绚烂,但当我们冷静审视中国Web 2.0时,我们一起种下了龙种,收获又在哪里?是真龙还是跳蚤,抑或一无所有?   又来到了躁动的轮回——“那时从美国飞往中国的飞机总是满舱,头等舱里的投资者随便到经济舱里一逛,就能发现几个归国创业者,不少合作就从飞机上开始。”这是第一代创业者、前雅虎中国总裁周鸿祎讲的故事,背景是Web 1.0泡沫破灭前夕的2000年。   创投又开始和创业者“亲密相拥”,约会地点是太平洋西岸的中国,接头暗号是Web 2.0。   当时几乎每周都有人创业的新闻,网络触发了Web 2.0创业大潮,纷纷把部落格(博客)、RSS(自动订阅)等新技术、新概念的种子播下。 这主要来自于资金的催化。“当时创投的数量级仅是百万元,现在动辄上亿美元,”搜狐执行长张朝阳表示。事实上,一些曾经投资过雅虎和Google的顶尖创投们,红杉、KPCB、Accel Partner、Matrix Partner等国际创投也腰缠数十亿美元,钱进中国。  Web 2.0随着网络宽带化、个性化的不断发展,新应用层出不穷。RSS、SNS(社群)交友、Tag(标签)订阅、P2P(点对点)传输,这些概念已经成为众多网络用户的应用。 搜寻、照片、音乐、影音、混搭式应用(mash-up)、维基(Wiki)、部落格(Blog)、社群,它们一起构成了Web 2.0 热潮的丰富内容。  中国网络会不会变天?  绝大多数网络用户是首先透过部落格认识Web 2.0的,部落格也完美体现了Web 2.0的特性,用户自主产生内容、彼此分享、去中心化,不像传统网站一样需要编辑以及充斥了精英式的内容。  部落格随即突破了文字化的范畴,将视讯分享推到了前台。播客(Podcasting)与部落格的主要区别在于,部落格是透过网络所传播的文字和图片信息为主,而播客传递的则是影像和声音信息。事实上,这两者的发展,已经勾勒出中国Web 2.0发展史的主脉。   “Web 2.0那些新企业想超越我们极难,”网易创始人丁磊当时在2005年就表示,三大入口网站可以随时复制Web 2.0企业摸索出的那点东西,除非新企业具有“特异功能”。  这个观点得到入口网站大老们的认同,他们认为,中国网络是“剩者为王”,今天活下来的公司都历经挫折,并已探索出真正的商业模式。张朝阳甚至直言:“中国互联网(网络)不会变天。”  随着部落格网站的不断兴起,用户群迅速扩大。传统入口网站也终于对Web 2.0按捺不住。当年九月新浪推出部落格网页,正式对专业部落格网站开火。  “新浪部落格发布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网络专家吕本富认为,新浪在巨大的流量基础上建立自己的部落格阵营,使部落格从网络边缘逐渐进入了主流。   而专业部落格网站直接面对新浪等入口网站的竞争。当时最大的Web 2.0网站博客网(原博客中国)创始人方兴东曾表示,博客中国将超越新浪,那是博客中国获得千万美元投资,并计划赴那斯达克上市。现在博客网已经门庭冷落。   自2005年博客网获得千万美元投资之后,中国又接连涌现出十几家部落格服务提供商(简称BSP),但几乎无法用流量换来广告,营利模式飘渺难见。   现在看来,新浪对部落格的介入,使专业部落格网站前景难料,双方将在部落格领域展开激烈竞争,但新浪已经具备庞大的用户群体。   “单独靠部落格赚钱很难,”Donews制作人刘韧曾表示,而新浪可以透过部落格带动新闻流量,带动简讯服务等其它服务。相较而言,专业部落格网站的营利模式还很不确定。  部落格的营运门坎正不断提高,就像现在E-mail服务需要大公司来提供一样,部落格也需要大公司来提供。其实部落格的竞争和E-mail一样,也是技术和实力的竞争,当用户群庞大之后,消耗的资源非常大,只有大公司才能支付得起,专业的部落格网站只能偏安一隅。   又一场赶集式创业  而中国影音播客几乎与全球发展同步。自2005年4月“土豆网”上线以来,中国类似大小网站数量已在150家左右。悠视网、OPENV、土豆网、我乐网也分别获得数百万美元到上千万美元不等的投资。  那些在聚光灯下烤灼已久的Web 2.0网站,其营利潜力是否跟名气一样大?在部落格失败后,中国的播客网站正开始面对这种拷问。  播客颠覆了被动收视的方式,使用户成为主动参与者,同时让用户对视听内容和收视时间拥有更大的选择,是典型的Web 2.0方式。  美国影音网站YouTube已经成为全球网络的明星,其开创的分享网络影音模式,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中国播客正为这个美国奇迹兴奋而胶着。   根据调查研究机构HitWise发布的统计资料,YouTube占据美国网络多媒体市场的份额,高于雅虎、微软MSN等巨头。创投的兴趣一直延续到当下,几乎每个创投都投资了一家影音分享的播客网站,播客已经成为创投的“必备品”。  这也促进了播客创业的泛滥。中国影音播客界广泛讨论的商业模式是“贴片广告”。即广告商提供影音广告,原创播客在申请后,其作品的前端或后端置入小时段的广告内容,而广告商将根据该播客内容的浏览情况支付相应广告费。   土豆网创始人王微表示,网络的广告现在占的份额还太小,应该扩大;电视广告在模式上要尽可能往网络移动,这是网络趋势。   影音播客浪潮虽已席卷世界,但还未有一家服务提供商有明确、稳定的营利模式。即使YouTube在名气和流量上成功了,但依旧没有实现营利。中国目前而言,影音分享网站的营利模式比较单一,主要还是透过广告形式获得收入。而影音嵌入广告由于受众分散,对于品牌广告的推广来说并不有利。   《二○○六中国宽带播客市场研究报告》指出,向众多的宽带播客用户收费可能是最佳的营运模式,但是根据报告数据显示,只有28%的宽带用户愿意接受服务收费,而42%的宽带用户目前还只愿意接受免费的宽带服务,同意网站收费行为的用户数比例较低,成为制约宽带播客网站发展的主要问题。   计世咨询分析师曲晓东指出,在缺乏营利模式的同时,用户流量和网络费用的矛盾,还处于雏形阶段的法律服务、广告服务,非法盗版内容对市场的影响以及正版内容的高价,都成为宽带播客产业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   影音网站的一个主要参考标准是内容丰富度,但目前用户过于分散,原创的影音内容缺少。网站为了充实内容而相互复制,无法做出特色。  另外版权问题也一直困扰着影音网站,由于转载过多,因而多数网站存在潜在的版权风险,就YouTube而言,就会经常遇到被告侵权的事件。而且对于网友个人制作的影音内容,时常出现版权归属纠纷。   随着影音分享热潮涌起,中国类似YouTube的影音分享网站一年之内就开办超过500家。社交网站MySpace被新闻集团(News Corp.)收购后,中国就涌现出几十家以上模仿的网络企业。  全球都存在这种情况,这加速了Web 2.0的恶性竞争,也让参与Web 2.0的用户感到“审美疲劳”。   市场研究公司Hitwise的分析师比尔•唐瑟尔(Bill Tancer)统计发现,在YouTube的全部到访者中,只有0.16%的人是为了上传供他人观看;与之类似,在图片共享网站Flickr的全部到访者中,只有0.2%是为了上传新图片。绝大部份Web 2.0用户都同那些整天躺在沙发上看电视的人没有太大区别,喜欢观看而不是创造。  营利模式不新鲜   究其本质,Web 2.0本质上并没有创造出更新的营利模式,仍是靠点击和流量换取广告。看看Web 2.0的标竿企业YouTube,连赚钱机器Google目前都没有为其找到更好的赚钱方式。这多少提醒业界对Web 2.0更冷静一点,这些网站应用模式的确令人兴奋,但营利却令人感到折磨。   Web 2.0网站139.com的CEO韩潼彤表示,目前Web 2.0一片迷茫,是去年“追星”的正常结果,很多Web 2.0企业既缺乏营利模式,又缺乏稳定真实的服务,令消费者和投资者失望是必然的。  除YouTube、Flickr和维基百科之外,著名Web 2.0网站还包括社交网站MySpace和Facebook、以及图片共享网站Photobucket等。这也都是中国Web 2.0企业复制的对象。而Web 2.0时代的中国,除了模仿,还未能看到更多亮点。在Web 2.0层出不穷的时代,中国需要探寻更多、更为成功的模式。  投资机构Bain Capital合伙人黄晶生认为,Web 2.0作为一种应用的成功,并不代表其商业模式成功,Web 2.0公司不善于把流量变成收入。Web 2.0从应用和媒体的角度看是“国王”,但从投资人角度看却是“乞丐”,技术成功和商业成功是两码事。因此Web 2.0公司应该虚心地向有成熟商业运作能力的公司投降。  智碁创投总经理暨合伙人陈友忠表示,回头看,当时过热的投资,比如网络杂志、无线音乐等,很多项目造成了资金的堵塞,有些项目的业务模式、收费模式并不清晰,财务表现差强人意。目前来看要靠投资者再拿资金进来烧,不可能了。很多早期的投资者在过去的两年里,在虚拟经济中已经受伤了,所以就会有一些调整。   Web 2.0网络世界开始逐渐分化:1%的人制造内容,9%的人传播并共享,另90%的人仅仅在消费内容,他们根本不关心Web 2.0,也就是说网络对于大多数上网者而言,只是一种获取信息方式而己。   必须要有更多的耐心  不容忽略的是,尽管用户参与度并不高,但Web 2.0网站的访问量过去两年增长了668%。著名咨询公司费雷斯特市场研究公司报告中指出,调查显示企业对Web 2.0技术的需求持续增长,但大公司的Web 2.0技术更受青睐。  该调查对119名首席信息长以及500多名公司员工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他们对Web 2.0技术有着强烈的需求,涉及的领域包括部落格、维基、播客、RSS、社交网络、以及内容卷标等。目前IBM、微软、SAP、甲骨文以及BEA系统等知名软件厂商都已开始在自己的产品中集成Web 2.0技术,而整合产品方便企业使用。   费雷斯特市场研究公司分析指出,一些规模较小、业务较单一的Web 2.0技术公司要想谋求更大的发展,应该和较大的公司合作,因为就目前的形势来看,Web 2.0市场的整合仍会是大势所趋。  根据Thomson Financial和美国风险投资协会公布的资料,2006年有创投背景的新兴公司平均售价为1.14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19%,达到2000年以来的新高。在网络泡沫时期,这一数字曾经高达3.37亿美元。  目前中国网络产业整体保持了繁荣局面:上网者超过1.4亿名,超过总人口的十分之一;网络经济(包括电子商务、游戏、语音IP、搜寻、网络银行等)总量接近人民币5000亿元,占中国经济总量的五%。   1999年中国上网者仅有210万名,电子商务、网络支付、物流等难题难以解决。如今,网民数量是当年的60倍,融资规模也超过以前的规模,网络基础设施完备。网络公司需要做的,就是找到适合中国的模式。(孙琎)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