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想当然很可怕,根子还是思考上的懒惰

2007-04-20 08:56 267 查看
本周的策划工作会议上,方舟指出,有本书稿目前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还不能开始编加。

我有些纳闷是什么问题,结果方舟给大家在电脑上一讲,我马上就明白了。因为这本书稿和我春节期间在审阅的一本书稿的问题是类似的,那就是,作者是以技术文档的风格在写,很多环节都直接跳过去了,上下文严重缺乏衔接。无论目录还是正文,都只是给少数懂行的人看的,而不是给更为广大的读者看的。从技术文档到成书,其实还有很长一段路需要走。尤其是目录,方舟说的对,如果这种目录和正文拿去成书,读者会觉得莫名其妙的,虽然作者心里很清楚他在写什么,但毕竟书是给读者看的,如果不能贴着读者的需要来写,就不可能得到读者的支持。

这个完全不怪作者,人家是第一次写书,我们不去设想对方会缺乏经验,却想当然地以为他会写得很合要求,这显然是我的问题。因为这个选题是孟岩推荐的,孟岩非常称赞作者的水准,而我一向信任孟岩的眼光。我也到作者的博客上看了作者的文章,觉得不错,只是别字有一些,但因为想到是孟岩推荐的,就想当然地认为会非常不错。殊不知,孟岩说的“非常不错”指的是内容,而我不能把这种对内容的高度评价与“已达到出书水准”给弄混了。但我偏偏就给弄混了,所以,就交待给编辑来联系这位作者。编辑上报选题的时候,我也只是大致看了看编辑填写的表格,对这本书稿的目录和样张根本没有认真看就放过了。接手的是新编辑,人家没有经验,我怎么说,他也就是照着做,所以不能怪编辑,责任完全在我。

现在,需要认真和作者谈应该如何把一个技术文档经过努力,达到成书的要求,这中间甚至会是一道很宽的沟,编辑需要做的就是帮助作者跨越这道沟。这次去上海出差,我会和编辑们当面与作者沟通,首先会认真做检讨,为自己的想当然向作者道歉,求得原谅,然后和作者一起探讨,如何让一个有些零散的文档集合变成一本结构严谨、适应读者阅读心理的成书。而今后,无论是谁推荐的选题,如果目录和样张没有经过我们内部流程的审定,都不能随便上报和通过。

昨天的例会上,我和xiaofei、linux一起做了检讨,为我们做事上的不求甚解、想当然做深刻反省。大家都认识到,无论来自什么样的权威的推荐,都不能代替我们自己用眼睛去看,用头脑去分析,用心灵去感悟。想当然的根子是思考方面的懒惰,存在侥幸依赖心理。

多亏我们在流程上尚有多层把关机制,而且多亏在技术初审这个环节有方舟这样的编辑的认真把关,否则这样的书稿交给新编辑来负责,对新编辑也是很不负责的,会让新编辑无从下手来编辑。

昨天,我们三个做检讨的人都感到十分惭愧,但我们也都会好好用心改进的。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