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第十一章 环球信息网 ---第十五章 客户机/服务器计算模式

2006-12-19 20:23 302 查看
第十一章 环球信息网
☆ 环球信息网是一种交互式图形界面的Internet服务,具有强大的信息连接功能,目前是Internet增长最快的网络信息服务。

11.1 环球信息网的基本概念
11.1.1 环球信息网的特点
(1) 分布式的信息资源
(2) 统一的用户界面
(3) 支持各种信息资源和各种媒体的演播
(4) 广泛的用途

11.1.2环球信息网的基本概念
(1) 超文本连接
(2) 超文本标记语言
(3) 通用资源的访问地址
(4) WWW浏览器
(5) WWW服务器
(6) HTTP协议

11.2 WEB浏览器和服务器
11.2.1 浏览器
(1) LYNX
(2) MidasWWW
(3) Mosaic
(4) Netscape
(5) MS IE

11.2.2 WEB服务器
(1) NCSA WEB服务器
(2) CERN httpd WEB服务器
(3) Plexus httpd WEB服务器

11.3 Netscape 浏览器的设置和使用
11.3.1 Netscape视窗
11.3.2 Netscape环境配置
(1) 通用配置
(2) Netscape高级配置
(3) Netscape电子邮件配置

11.3.3 Netscape使用
(1) 使用工具条
(2) 书签功能
(3) 地址簿功能
(4) 使用邮件功能
(5) 使用HISTORY功能
(6) 选择语种和字体
(7) 使用页面编辑器
(8) 帮助信息

第十二章 TCP/IP网络的安装和调试
12.1 硬件配置和基本概念
12.1.1 网络配置基本概念
(1) 有关网卡的基本参数
A. 内存地址
B. 中断号(IRQ)
C. I/O端口地址
D. MAC地址
(2) MS Client使用的信息
A. 主机标识
B. 工作组名
C. WINS 服务器
D. DHCP服务器
(3) TCP/IP协议使用的信息
A. 主机名
B. 域名
C. IP地址
D. 子网掩码
E. 默认网关
F. DNS

12.1.2 安装网卡与电缆
(1) 硬件的安装
A. 确保网卡上的所有开关都按照选择正确地设置
B. 拔电源,开机箱
C. 插网卡
D. 装机箱
E. 启动计算机
F. 运行网卡分析程序

(2) 设置所用资源
(3) 排除网络硬件故障

12.1.3 TCP/IP通信故障的一般查找方法
(1) 首先检查TCP/IP通信软件是否正常,若无出错信息,用PING LOCALHOST测试本机网络;
(2) 检查TCP/IP通信软件工作环境(主要检查通信参数地设置和同信口的进程分配)
(3) 判断故障是出现在客户机端还是服务器端;
(4) 用上节介绍的方法检查网络硬件设备的配置

12.2 WINDOWS平台的TCP/IP联网
12.2.1 安装和运行Windows for workgroups
(1) 在setup中安装windows for Workgroups
A. 与安装windows3.1的区别:
a. Windows for Workgroup中只有两个兼容网卡及驱动程序表,其他驱动程序可以从网卡厂商获得;
b. 在Config.sys文件中加入附加的网络协议和网卡驱动程序的Device
c. 无论运行Express Setup还是Custom Setup,都需要提供下列的附加信息:主机名、工作组名、使用的网络打印机的类型,网卡类型以及它所使用的IRQ、基本I/O端口地址以及基本的内存地址;
d. 于其它类型网络的服务器相联时,还要提供网络类型

(2) 登录后进行网络设置
A. Windows网络参数设置;
B. Network Setup设置

12.2.2 安装Microsoft TCP/IP-32

12.3 Windows95 平台的TCP/IP联网
12.3.1 Windows95网络配置
12.3.2 Windows95 TCP/IP协议配置
(1) 添加TCP/IP协议
(2) 配置TCP/IP协议

12.4 Windows NT平台的TCP/IP联网
12.4.1Windows NT网络配置
(1) 选择联网方式
(2) 安装IIS
(3) 选择与设置网卡
(4) 选择网络协议
(5) 选择网络服务
(6) 确认网络组件设置
(7) 调整网络绑定
(8) 设置域
(9) 选择IIS

12.4.2 配置TCP/IP协议
(1) 安装和配置协议
(2) 手动配置TCP/IP
(3) 自动配置TCP/IP
(4) TCP/IP配置过程

12.4.3 用Ipconfig和ping测试TCP/IP
(1) Ipconfig实用工具
用来检测本机TCP/IP的配置和到其他TCP/IP主机域网络的连接
(2) Ping使用工具
一个用来手工检测TCP/IP配置和诊断连接故障的工具
(3) 使用Ipconfig和ping

12.5 Unix平台的TCP/IP联网
(1) 建立网络时需要遵循的步骤
a. 设计物理和逻辑的网络结构
b. 分配IP地址;
c. 安装网络硬件;
d. 为每个主机配置启动时候地网络接口;
e. 设立路由服务程序或者静态路由。

12.5.1 IP地址的获取和分配
(1) 分配IP地址给一个主机的时候,通常需要建立机器名字和地址的映射关系,这可以通过修改/etc/hosts文件、DNS或者其他域名系统来实现
(2) 了解/ETC/HOSTS文件内容(p225)

12.5.2网卡的配置
(1)Ipconfig命令
语法:Ifconfig interface[family] address up options
A. netmask:设置网卡子网掩码
B. broadcast:定义网卡广播地址
C. metric:影响路由
12.5.3 路由配置
(1) Route:配置静态路由
A. 定义静态路由、补偿变化的路由表项
B. 命令格式:route [-f]op[type]destination gateway hop-count
C. BSDI和OSF/1系统用route flush,而不是用route-f;

(2) Routed:标准路由daemon
A. 特点:
a. outed只支持RIP;
b. 具有服务器模式(-s)和安静模式(-q)两种运行方式;
c. routed-t可以用来调试路由
d. routed一般动态的寻找路由信息,不需要做任何配置。
e. 如果全网只有一个网关,routed-g可以将这个默认网关路由作为全网的默认路由。
(3) gated:一个更好的路由daemon
A. gated能够细粒度的控制广播路由、广播地址、信任策略、距离向量等。

12.5.4 系统启动时网络配置
(1) 网络配置通常是通过修改/etc/rc文件直接修改其ifconfig、route命令所在的配置行。
(2) 随着Solaris的发展,ifconfig的选项netmask和broadcast开始采用netmask+和broadcast+格式;
(3) 如果/etc下存在defaultrouter这个文件,系统就从这个文件里读取默认网关的IP地址

12.6 Linux网络的安装与配置
12.6.1 安装时进行网络配置
(1) 常规部分配置完成后,系统提示选择网卡类型,从菜单中选定“NE2000”。
(2) 系统提示选择手工配置或自动配置,选择手工配置,填入IRQ和I/O地址。
(3) 在随后的对话框中,填入主机IP地址和子网掩码,继续后续安装。

12.6.2 手工进行网络硬件配置
(1) linu网络设备
A. LO:回送接口,用于测试目的;
B. ETHN:第N个以太网卡。
C. DLN:第N个DL端口。
D. SLN:第N个SLIP接口。
E. PPPN:第N个PPP接口。
F. PLIPN:第N个PLIP接口。

(2) 以太网安装

12.6.3手工TCP/IP网络配置
(1)设置主机名:hostname name
(2)设置IP地址
(3) 编辑hosts和networks文件
(4) 为IP进行接口配置

第十三章 网络管理与安全
13.1网络管理需求
13.1.1 网络管理范围
(1) SNMP网络管理协议

13.1.2 网络管理系统的需求
(1)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需采用管理系统:
A. 网络的物理分布较广;
B. 网络用户的不断增加,网络性能开始下降;
C. 需要区别对待用户时;
D. 需要访问广域网或企业内其他计算设备;
E. 当用户超过12个时。

13.1.3 网络管理的对象
(1) 需要管理的部件可分为三类:物理网络、联网硬件、PC机以及网上运行的软件。

13.2 网络管理功能
(1) 网络管理有8种功能:
性能分析,安全、故障监测,配置管理,网络图,目录管理,网络规划以及计费管理。

13.2.1 性能分析
(1) 性能分析包括对LAN上数据量及使用资源的监测;
(2) 根据网络通信量统计可采取以下改进网络性能的措施:
A. 增强服务器的功能;
B. 增加其存储容量;
C. 增加服务器的数量;
D. 把LAN分段以限制总的通信量;
E. 改变使用模式以避免高峰时段;
F. 改用更快的网络。
(3) 网桥或者路由器可以把不同的LAN连接到一起,被连接的LAN称为LAN段。
(4) 路由器亦可用于把网络分段,网桥对小的网络比较合适而路由器适用于大网络

13.2.2 安全性
(1) 威胁到LAN安全的主要因素包括非授权用户存取、电子窃听、通过公共电话网侵入的黑客直接从网上截获信息以及病毒等。
(2) 网络操作系统(NOS)的系统安全功能
A. NOS不能解决全部安全问题,NOS主要是控制LAN上的终端或PC对网上资源的访问。
B. NOS一般不能解决LAN上偷听网上传输的数据这个重要问题,偷听方式有:
①用电子偷听设备探听数据传输时铜缆所发射出的电磁信号;
②把一个终端接到LAN上,直接获取其他用户广播的数据
C. 三种解决方案
① 数据加密法;
② 用光纤消除电子窃听的威胁;
③ 利用HUB对数据起过滤作用。
D. 病毒
病毒的影响可分为三类:轻微影响,严重影响,最严重影响。

E. 物理安全

13.2.3 故障监控
(1) 克服故障影响的最有效的方法是经常作数据备份并把他们放在安全地点。
(2) 根据应用的重要性以及网络的规模,有多种检测方法
A. 写后读校对
B. 事务处理跟踪
C. 磁盘镜像及双套磁盘
D. 镜像服务器
E. 不间断电源

13.2.4 配置管理
从OSI七层模型的角度来剖析配置管理
(1) 物理层:如果office已经采用了结构化布线系统,则网络增加新用户时就不必按章新的电缆,如果使用了HUB,就能通过管理终端实现新增设备与网络的连接。
(2) 数据链路层:在这一层要求维护网上设备地址更新表。
(3) 网络层:最为复杂的一层,需要把配置的变化通知路由器,因为配置的变化影响到第二层以及第三层的地址。
(4) 高层:作为OSI高层,TCP/IP或其他协议常驻留在LAN的计算机中,或者只在LAN的通信服务器中。

13.2.5 网络图
(1) 两种网络图:
A. 地理图
提供网络的地理图像
B. 拓扑图
表示出网上设备和链路相互间的关系

13.2.6 目录管理
13.2.7 网络规划
13.2.8 记费管理
13.3 通用管理系统协议
13.3.1 SNMP网络管理协议
SNMP的缺点是它只能管到NIC,不能管到PC、服务器或打印机,这是因为SNMP只涉及到OSI模型的底下三层,而网上计算机的活动与七层都有关系。

13.3.2 CMIP网络管理协议
通用管理信息协议可以提供完全的端--端管理功能,它覆盖了OSI的七层。

13.3.3 IEEE 802.1D局域网管理标准
IBM以及3COM分别开发了称之为异构系统的LAN管理标准。

13.4.1 网络安全技术

13.4.1 网络安全层次模型
(1) 物理层:在通信线路上采用某些技术使得搭线偷听变得不可能或者容易被检测出;
(2) 数据链路层:点对点的链路可以采用通信保密机进行加密和解密;
(3) 网络层:防火墙结束被用来处理信息在内外网络边界的流动,它可以确定来自哪些地址的信息可以或者禁止访问哪些目的地址的主机;
(4) 应用层:针对用户身份进行认证并建立起安全的通信信道。

13.4.2 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可以分为IP过滤、线路过滤和应用层代理等三大类型。

第十四章 结构化布线系统
14.1 结构化布线系统
14.1.1 布线系统的发展
(1) 基于中央Hubs的结构化布线系统十分流行,这种系统易于管理,能更好的支持办公室内的人员及计算机的位置移动,方便以后的网络扩展。
(2) 同一个布线系统现在能支持Ethernet和Token ring两种LAN。
(3) Ethernet属于总线结构,要求末端开环的网络,它不能是一个闭环,因为Ethernet采用广播技术,通过一个特定设备,数据沿环传输,但是没有网络移走数据机制,所以如果闭环,会导致数据无限制的循环。
(4) Token ring需要有一个闭环,其上的数据是沿着环顺序地从一个设备传到下一个设备,并具有网络上一走数据的功能。

14.1.2 Token ring网的布线
(1) 按照最初的概念把设备串联成环是不够可靠的,因为,其中任何一个设备有了毛病,都会使整个网络瘫痪。于是发明了MAU,用来增加网络的可靠性。网络成了以MAU为单元的星型网络。
(2) 由于MAU的设计并不十分完善,如果MAU的内环线路损坏,仍然会导致网络瘫痪,所以,进一步有了CAU(中央访问单元),它允许80个PC或其他设备与其连接,设备用电缆通过插入式的LAM连接。LAM直接与CAU相连,CAU最多可连四只LAM,每只可连20个PC。

14.1.3 Ethernet网的布线
(1) Ethernet从总线到HUB的改革史是从中继器开始的
(2) 中继器用来重新产生或者放大信号
(3) 基于细同轴电缆的单个Ethernet可用中继器把它分成几段,但网上任何两点之间最多允许有5个中继器,因而可把Ethernet扩展至2500M,这个限制是由于Ethernet所用的冲突检测机制引起的。
(4) 早期的中继器只有两个端口,现在已经发展到多个端口,从而简化了布线和网络设计。

14.1.4 10Base –T网的布线
(1) 10Base –T标准支持非屏蔽双绞线电缆,采用CSMA/CD传输方式的Ethernet。
(2) 对于较小的Ethernet网,可以用10Base –2标准来代替10Base –T,10Base –2支持细同轴电缆,最大长度为185m,而用粗缆的10Base –5是500m,设备总数是30而不是100。10Base –5可以用中继器、网桥或路由器来扩展其LAN的范围和规模。
(3) 10Base –T连接的设备理论最大数是1024个
(4) 10Base –T与传统的基于同轴电缆的Ethernet的优点所在:
a. 更灵活,更易于网络变动和扩展;
b. 电缆网络易于管理,需要管理人员较少,中央Hub使故障易于识别,避免全网瘫痪;
c. 10Base –T标准兼容性很好;
d. 电缆价格便宜,易于安装;
e. 整个网络更为可靠,平均无故障时间减少。
f. 其缺点是增加了Hub的开支。
(5) 10Base –T的另一个问题是非屏蔽双绞线电缆易受电干扰。

14.1.5 基于PC的低价Hub
(1)这是一种专为12个用户的网络而设计的低价Hub,其缺点是不提供扩展通路。

14.1.6 通用的电缆网络
14.1.7 楼内结构化布线标准
(1) 布线总是与电缆所在的建筑物的物理结构有关。
(2) 布线系统至少在建筑物内包含两个物理层:垂直竖井把不同层连接起来,水平布线把每一层的计算机与竖井连在一起。
(3) 第三部分是连接到外部服务
(4) 结构化布线出现了两纵主要的标准:AT&T的PDS现在成为Systimax以及IBM的布线系统。

14.2 不同类型的缆线
14.2.1 光缆和铜缆的比较
(1) 选择光缆或铜线时,要考虑三个因素:价格、性能和网络规模

14.2.2 铜线与光缆共存
(1) 选择光纤或铜线时,有两点需要考虑:
第一:企业的长远规划,它决定了网络需要支持的应用的类型以及相关的方面;
第二:从目前与未来看,光纤或铜线网络为企业带来的好处。

(2) 两种方式的布线
A. 光缆布线
光缆是永光信号而不是电信号携带信息。

B. 铜缆布线
数据通信中铜缆的改进方法是提高其传输率和缩小线的直径。

14.2.3 光缆和铜线的选择
(1) 对于楼层级布线,光纤与铜线的比较
连接桌面计算装置的布线,可有广泛的选择项:光纤及三种铜线(同轴电缆,非屏蔽双绞线对和屏蔽双绞线对)
A. 对于连接临近设备的单个Ethernet LAN段,用非屏蔽双绞线缆比较合适。
B. 由于IBM的偏好,所以80%的企业Token ring 用屏蔽双绞线对。

(2) 对于骨干网,光纤与铜线的比较
光纤适用于骨干网。

14.3 布线问题的总结
(1) 四个基本问题:用什么样的缆线;是否要用到Hub,如果要,那么选什么样的类型;是否需要结构化布线系统;安装机器后的维修问题。
(2) 对于少于25个用户的网络,可选用UTP。

第十五章 客户机/服务器计算模式
*客户机服务器模式是一种先进的计算模式,也是今后发展的主流,这种模式最大的特点是使用客户机和服务器两方面的智能、资源和计算能力来执行一个特定的任务。

15.1 网络计算模式的发展
15.1.1 以大型机为中心的计算模式
(1) 以大型机为中心的计算模式的特点
A. 系统提供专用的用户界面;
B. 所有用户击键和光标位置都被传入主机
C. 通过硬连线把简单的终端接到主机或一个终端控制器上;
D. 所有从主机返回的结果都显示在屏幕的特定位置;
E. 系统采用严格的控制和广泛的系统管理、性能管理机制。

15.1.2 以服务器为中心的计算模式
(1) 以服务器为中心的计算模式,又叫资源共享模式,它所具备的特点是:
A. 主要用于共享共同的应用、数据,以及打印机;
B. 每个应用提供自己的用户界面,并对界面给予全面的控制;
C. 所有的用户查询或命令处理都在工作站方完成。

15.1.3 小型化和客户机/服务器计算模式的出现
(1) 小型化的概念建立于三个柱石之上:高速发展的技术能力,诱人的经济因素和计算机在应用中地位的改变。

15.2 客户机/服务器计算模式的特点
15.2.1 客户机的特点
(1) 客户机提供了一个用户界面;
(2) 一个客户机/服务器系统中可以包括多个客户机,所以多个界面可以存在于同一系统中;
(3) 客户机用一个预定义的语言构成一条活多条服务器的查询或命令,客户机和服务器一个标准的语言或用该系统内特定的语言来传递信息;
(4) 客户机可以使用缓冲或优化技术以减少到服务器的查询或执行安全和访问控制检查,客户机还可以检查用户发出的查询或命令的完整性;
(5) 客户机通过一个进程间通信机制和服务器完成通信,并把查询或命令传到服务器;
(6) 客户机对服务器送回的查询或命令结果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然后把它们提交给用户。

15.2.2 服务器的特点
(1) 服务器向客户机提供一种服务,服务的类型由客户机/服务器系统自己确定。
(2) 服务器只负责响应来自客户机的查询或命令

15.2.3 客户机/服务器计算模式的特点
(1) 桌面上的智能。
(2) 最优化地共享服务器资源。
(3) 优化网络利用率。
(4) 在底层操作系统和通信系统之上提供一个抽象的层次,允许应用程序有较好的可维护性和可移植性。

15.3 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优点
(1) 减少了网络的流量;
(2) 客户机/服务器应用响应时间通常较短;
(3) 可以充分利用客户机和服务器双方的能力,组成一个分布式应用环境;
(4) 通过把应用程序同他们处理的数据隔离,可以使数据具有独立性;
(5) 因为由客户机管理用户界面,每个服务器在客户机/服务器模式下可以支持更多的用户;
(6) 由于许多极其和操作系统都能互连起来。

15.4 客户机/服务器模式中的中间件
15.4.1 中间件产生的背景
(1) 最主要的是缺乏有效的开发工具
(2) 为了解决应用与网络过分依赖的关系,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客户和服务器之间架一层软件,也就是所谓的中间件。

15.4.2 中间件的功能与作用
(1) 中件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把应用和网络屏蔽开。
(2) 中件为了向程序员提供高层的、跨越多种派和协议的接口,要完成许多工作,这包括错误检测、数据翻译、安全、队列和命名。

15.5 客户机/服务器类型
(1) 分布式表示,客户机为笨终端,大部分功能集中在服务器。
(2) 远程表示,客户机是智能终端,主要功能仍然集中在服务器。
(3) 分布式逻辑,客户机具有表示功能外,还具有一定的处理应用功能。
(4) 远程数据管理,表示功能和处理应用功能都集中在客户机,服务器承担数据管理功能。
(5) 分布式数据库

15.6 BWD模式的特点以及优点
(1) 浏览器-Web服务器-计算模式是一种三层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2) 最大的优点是:提供统一的用户界面,利用应用层网络协议进行信息交换,且提供CGI,
(3) 三层计算模式能提供功能性的数据库服务器管理,可以优化数据库服务器的存取管理,并且这种优化与具体的数据库管理语言无关。
(4) 作为中间层的Web服务器完成过程管理功能,为客户提供与数据库服务器无关的统一界面。
(5) BWD的另一个优点是对事物的可靠控制,由中间层管理分布式数据库的事务,通过名字而不是通过位置来访问资源,因此可提供更大的伸缩性和可扩展性。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