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购机必看教你认识電腦硬件中不可的零件---电容篇(图)之二 (转东转西)

2006-09-01 16:51 225 查看
通通透透看电容

很多朋友在买主板的时候,都会注意主板上的电容,的确,密密麻麻的电容给人“做工扎实”的感觉。但是实际上的效果如何呢?主板的质量仅仅是电容就可以决定的吗?当然不是,虽然电容的质量对主板的稳定运行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主板的稳定性、超频性还得看主板的走线设计、BIOS设计、CPU供电设计等等,我们可以这样说——好主板肯定会采用好电容,但有好电容的主板不一定是好主板。透过看电容的好坏,对选择一块好主板有莫大的帮助,这也是本文的重点。
  
电容的分类以及基本知识
  

电容是储存电荷的容器,它的作用是保证电源对主板及相关配件的供电稳定性,过滤掉电流中的杂波,再将纯净的电流输出给CPU和内存等配件。电容对主板稳定性影响较大,尤其是主板供电电路所使用的电容,这部分电容主要对输入电流做第一次过滤,如果这部分电容出现问题将直接影响电脑的稳定性。

  主板上常见的电容有铝电解电容、钽电容、陶瓷贴片电容等。铝电解电容(直立电容)是我们最常见的电容,一般在CPU和内存槽附近比较多,铝电解电容的体积大、容量大,;钽电容陶瓷贴片电容一般比较小,外观呈黑色贴片状,它体积小、耐热性好、损耗低,但容量较小,一般适用于高频电路,在主板和显卡上被大量采用。
  
从电容种类上分,目前的电容产品一般大致可分为陶瓷电容,电解电容,钽电容。它们由于功能特点不一,分布于主板的不同位置。前面刚刚讲过,对整块主板稳定性能影响最大的,主要是电源部分所使用的电解电容,和CPU附近的高频陶瓷电容。电源部分的电容对外接电源所提供的市电进行第一道过滤,而CPU及内存旁边的则进行第二次过滤,铝电解电容的体积大、容量大,正好可以满足这样的需求,但易受温度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和使用时间的增加,故障率也相应提高,同时它们本身的性质也决定了它们无法很好的过滤掉电流中的杂波,因此还需要钽电容的配合。钽电容的形状有些象平常我们所见到的电阻,它们耐高温性好、稳定性高、滤波性能极好,不过容量较小、价格贵、耐电压及电流能力相对较弱,一般多在CPU插座附近出现,在中高档显卡上用得也比较多,一般都是同电解电容配合使用。

  电容的重要指标
  
容量
  
电容的容量,即储存电荷的容量。容量的基本单位为法拉(F),不过在主板上我们常见的是微法(μF)、皮法(pF)等单位(换算关系为1法拉=1000000微法,1微法=1000纳法=1000000皮法)。容量都是直接标出的,如GSC 4700μF,一般来说该指标是越大越好。
  
耐压值
  
它是指在额定温度范围内电容能长时间可靠工作的最大直流电压或最大交流电压的有效值,不同电容有着不同的耐压值,大都6.3V~16V之间。
  
耐温值
  
耐温值表示电容所能承受的最高工作温度。一般的电容耐温值为85℃或105℃,而CPU供电电路旁边的电容耐温值多为105℃。

  其他指标
  
有的电容上还有一条金色的带状线,上面印有一个大大的空心“I”字母,它表示该电容属于LOW ESR低损耗电容。有的电容还会标出ESR(等效电阻)值,ESR越低,损耗越小,输出电流就越大,低ESR的电容品质都不错。

  看电容应该注意的两点

  看品牌
  
主板电容主要分为台系和日系两种,日系品牌有:NICHICON,RUBICON,RUBYCON(红宝石)、KZG、SANYO(三洋)、PANASONIC(松下)、NIPPON、FUJITSU(富士通)等;台系品牌有:TAICON、G-LUXCON、TEAPO、CAPXON、OST、GSC、RLS等。
  
一般说来日系电容性能比较好,在耐压、耐温、使用寿命等方面都比台系电容优秀,早期的电容“爆浆”事件,也没有发生在日系电容上,因此如果你要选择一块超频性、稳定性兼备的主板,不妨看看主板上的电容。台系电容虽然性能相对稍差,不过如果主板的PCB设计、铜箔走线都较为规范,那么在使用中一般也不会出现什么问题,况且采用台系电容的主板超频性也不一定差。
  
看容量和耐温值
  
主板电容的容量一般都是直接标注的,Intel要求CPU供电电路的滤波电容单个容量至少在1000μF以上,而现在的电容容量多在2000μF~4000μF之间,部分主板采用了容量为5000μF的电容,内存槽附近的电容容量多在1000μF~1500μF之间,容量较小的电容很难提供给CPU、内存以充足的纯净电流,有些老式主板升级CPU后出现的不兼容问题实际也源于此。
  耐温值在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电容的品质,主板上的电容耐温值多为105℃,而如果你的主板电容耐温值为85℃,那多半是厂商过于节约材料的结果,低耐压值的电容在使用上没问题,不过当CPU处在超频状态时发生“爆浆”的几率会比较大。

  关于电容的误区

  电容容量越大越好
  
一般说来电容容量越大越好,不过这也不是绝对的,大容量的电容不易过滤出高频干扰信号,而多个小容量电容并联却比单个大容量电容更有效、更稳定。再者这和主板的走线、电源设计也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如果你的主板上到处都是100μF左右的小电容,那主板质量也好不到哪里去。
  
日系电容一定适合超频
  很多朋友以为采用日系电容的主板超频性一定好。其实超频不仅和电容有关,还和主板电路设计、时钟芯片、电源、BIOS设计等都有关系,不是单靠电容就能决定的,某些采用台系GSC电容的主板超频性同样很好。但是日系电容对主板稳定性还是有所帮助的。
  
用优质电容的主板就一定好
  
不一定,正如本文开头所讲的,好主板肯定会采用好电容,但有好电容的主板不一定是好主板。一块好的主板不仅要看电容的优劣,还得看该主板的设计水平,像华硕、微星这样的大厂也不常用RUBYCON、NICHICON这样的电容,但是他们的产品的走线、PCB设计都是一流的,所以这也保证了其产品的稳定性;相反一些小厂为了吸引买家,往往会采用一些不错的电容,但是其走线、供电设计、MOSFET的质量却很一般,这样的主板往往看起来不错,但是用久了就不好说了。
  
总结
  
从上面这些介绍中,我想大家对主板的电容了一些初步的认识了。对于一些由于用料品质较差而对系统的稳定性、兼容性造成不良影响的情况,也已经是略有了解了。如此看来,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些大厂的产品卖的价格会贵一些,而一些使用同样芯片组的小厂产品往往价格很诱人了。以电容为例,高品质的产品同一些劣质产品间的差价就有将近20%~40%之多。一般来说,名牌大厂的产品,会拥有一套完善的严格检验、评审措施,成本因此上升不少,因此在价格上与杂牌产品有明显差距也就不足为奇了。
  
简单说CPU的选择适当与否,是决定一台电脑的先天素质,而一块好的主板就是发挥CPU先天素质的后天环境。所以大家在选择主板的时候,不仅仅是关注价格,对于稳定、品牌、服务也要仔细关注,这样才能综合考虑选购到一块最适合的主板。希望笔者这篇文章对那些在选购主板方面有疑惑的朋友们有所帮助,也欢迎大家共同探讨。

通過電容看主板
主板上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两个部分,一个是电源,另一个是时钟。而要保证电源的稳定和时钟的精准就得看电容是否有良好的稳压和滤波性能了,并且电容的使用寿命也很大一部分决定的主板的使用寿命。在现阶段主板的芯片组和其他的一些主芯片规格型号都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一块主板的品质基本上可以通过板子上密密麻麻的电容来衡量。

  电容顾名思义,就是储存载电荷的容器,通用字母“C”来表示。尽管目前市场中电容品种繁多,但他们的基本结构和原理是相同的。电容一般是由两个彼此互相绝缘但又靠近的导体,如金属板或金属箔组成,这两个导体又叫做电容的两极,中间的绝缘物质叫介质。把电容的两个极分别接在电池的正、负极上,过一段时间后断开电源,两个引脚间就会有残留电压,这样电容就储存了电荷,这个过程称为电容充电。相反,电容向电路释放电荷的过程,称为电容放电。

  一般情况下只有在电容的充、放电过程中,才有电流流过,充电过程结束后,电容是不能通过直流电的。因此,电容具有“通交流,阻直流”的特性。利用这一特性,电容常被用作电路耦合、旁路和滤波等来使用。小容量的电容通常在高频电路中使用,主板上最常见的滤波电容就是CPU插座旁几个大大的圆筒状电解电容,它们可以过滤电流中的干扰和纹波,实现对CPU的平稳供电,保证系统运作稳定。

对于电容来说有两个比较重要的指标,一个是电容的额定工作电压称为耐压,它是指在规定的工作温度范围内电容能够长时间可靠工作的最大直流电压(或最大交流电压的有效值)。一般额定工作电压的大小除了与电容的结构有关外,主要取决于它的介质特性和介质厚度。加在电容两端的电压超过了额定电压,电容就会被击穿损坏,使两极短路。一些铝电解电容上有原本就刻好的裂痕,就是防止万一电容被击穿,发生爆炸的时候,铝电解电容里面的气体和液体可从这里泻出,避免铝外壳伤人。另一个电容的重要的指标就是漏电流,它是指对电容施加直流电压,充电电流随时间增加而降到某一恒定的数值,这个电流称为电容的漏电流。漏电流是电容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漏电流大的电容轻则影响整体电路的稳定性和寿命,重则会使电路工作不正常。

  在主板的CPU附近我们可以常看见2200微法、6.3V的LOW-ESR电解电容,一般它可有效过滤处理器核心电压的纹波,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在这些电解电容的外皮上可以看见一条带状线上面印有大大的“1”字母,表示电容是LOW-ESR(低漏电、低噪音)的电容,并且还可以看见外皮上还印着该电容的耐温参数为105度,而电解电容外皮的颜色差异(有绿色、蓝色和金色等)表示该电容的热补偿能力的不同,根据实际使用的效果来看,差别不大。所以电容只要能达到其标称的性能就可以了。

  按常见的电容在主板上的焊接方式可以把他们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插式电容一种是贴片式电容

  其中直插式电容是传统的封装方式,工艺成熟,相对器件成本比较低,但由于要穿孔连接,线路设计复杂,并且电容个头一般比较大,有引脚,不适合自动化板卡生产,装配成本比较高。

  而贴片式电容体积虽小,可是成本高,但利于自动贴片机大量自动化生产,生产效率高,装配成本相对来说比较低,因此在主板上得到大量使用。

主板上常见的直插式电容和贴片式电容

另一种贴片式电容,常用在高端主板和显卡上

    很多消费者根据外观判断电容的好坏和材料是不全面的,有人过去看到使用固体电解质的SMT钽电容是黄色或黑色的小方块就一股脑认为这是钽电容,可他们不知道现在固体电解质的SMT铝电容也有不少是小方块状,所以很多开口闭口钽电容的人要先认准了再说啊。同样过去很多SMT铝电容是银白色的外壳,现在插件式铝电容也同样有不少采用了银白色外壳,凭外观判断性能的人可以休已。随着技术的日新月异,电解电容的阳极材质和安装方式其实对性能的影响并不太大,例如插件电容的额外安装成本更低,性价比更高,性能和SMT的一样,没什么不好的。还有一部分人认为钽电容比铝电容好,这是老皇历了。

  目前,电解电容进展最快的不是阳极材料,而是阴极——电解质。随着OSCON(三洋公司电容的一个品牌)、PSCAP(CHEMICON公司电容的一个品牌)等新型铝电容的出现已经让铝电解电容的综合性能上了几个档次。它们共同的特点是电解质普遍采用了TCNQ盐或其它高分子聚合物导体或半导体等,在ESR、工作频率、低温特性上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过去电解电容的工作上限是20KHZ,而现在的采用新阴极材料的电解电容可以达到1MHZ,虽然他们的阳极材料还是铝,可性能比任何传统阴极材料的钽电容(一般是二氧化锰)都要高很多。

下表是常见电解电容特性的一个比较:

  现阶段全球电容的生产上主要集中在日本、台湾和大陆地区,其质量日本最好,台湾次之,国内垫底。实验室条件下,台产Gluxcon和日产Rubycon比较,相同容量,台产货效能是日产货的80%。也就是说,你就认为3300微法的Gluxcon就是2200微法的Rubycon好了。

生产陶瓷电容的厂商主要有:
日本:MURATA、TAIYO、TDK等

我国台湾地区:天扬、国巨、汇桥等

我国国内地区:风华等

  生产钽电容的厂商主要为一些日本厂家,如:FUJITSU、PANASONIC、NICHICON等。

生产电解电容的厂商主要有:

日本:RUBYCON、SANYO、ELAN、NICHICON、CHEMICON、PANASONIC等

我国台湾地区:TAICON、G-LUXON、TEAPO、CAPXON等

我国国内地区:风华、格力等
下面给大家欣赏一下主板上常用的较好电容。

RUBYCON

SANYO

ELAN

  在这里还有一点要向大家说明,很多朋友认为,滤波电容的容量越大越好,对一些在CPU供电部分使用了2000微法以上电容的“高档”主板时分推崇。而实际上,大容量电容不易滤出高频干扰信号,这是因为铝电解电容存在一个称为“卷波效应”的特性。因为大容量电容的卷箔面积比较大,因而卷箔效应非常明显,不容易消除高频干扰。所以,在总容量相同的条件下,使用多个较小容量电容的方案要比较少大容量电容的方案要好。

看下MSI的几款显卡





用料高档 牛的7900GT 先前有跑3D01 得分130000.





7300GT 感觉还行吧 这个嘛没用过





7600GT 日本客户的卡 2000RMB 最新设计带HDMI接口的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