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驳"运十的技术是不成熟的"

2006-05-17 09:03 316 查看
"运十的技术是不成熟的"
-------------------------
运十是在离定型仅有一步之遥的时候,在没有任何正式的程序的时候不了了之的...直接原因是无法筹集三千万试飞油费....

最佳答案只说对了1/3,运十在总设计师马凤山的组织下,历经十年,中间因文革干拢停止了二年,实际上是8年,静力试验,首飞,都是一次成功,并且当时在研制时,马凤山充分发挥民主作风,知人善用,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在整个系统设计上一举为运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包括世界上首次在民机上采用高亚音速下的尖峰翼型.它创下的记录,二十年后的中国,至今没有一架飞机能够超越.
可见当时以马凤山为首的设计团队的视野之广,更重要的是,这个团队都是前苏联技术体系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而他们能根据自己所学,坚持采用世界民机发展的最新成果,非常了不起.--既然要自己研制,就要有自己的特点,既然要发展,就要跨越式发展,力求以最低的成本打下坚实的基础.

运十的缺陷,是当时整个工业水平严重落后,许多工艺不过关,但这个是生产工艺问题,并不是运十的整个设计有问题,相反,在当时,运十的设计在国内是最先进的,甚至在国际上也是仅在美国,法国之后.
说没有市场也是不对的...且不说大型民机是战略产业,国家就是赔钱也要让它发展,波音和空客开始的二十年也是赔钱的,他们的国家一直给他们补贴.
尤其是空客,空客成立只早于运十项目上马二年.可以是空客的飞机研制基本上是和运十同步的,它是一个什么经营状况呢,它连续亏损了二十年,如果没有欧盟的持续支持,拨款,它早关门了,正因为如此,它才能硬是在波音的垄断下,撕开一条口子,并与它分庭抗礼.
运十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国产平台,如果我们国家不在最后关头放弃,而是以它为平台,再持续改进...那么二十年...大家可以想象,我国的航空工业不至于萎缩到今天的这种地步吧.
至于将运十及其后续系列改装成战略轰炸机,预警机平台....不是难事吧,但现在,只能用俄国的伊尔-76了.

基于航空工业的高技术,高投入,周期长,高回报的特点,如果没有长期,持续的国家投入,以我国企业的规模,是不可能完成大民机的腾飞的...马凤山先生临终前也悟到了这个道理,所以才终生遗憾.
航空工业的腾飞需要一批像运十这样的大规模项目的带动,因为大型民机的研制涉及了几乎所有的工业门类,是整个国家工业水平面的集中体现,通过研制大民机,能够为各行业注入活力,吸引大量人才进入,极大地促进各行业的发展.否则,按目前的速度,我国的航空工业最终会沦为发达国家的加工工厂.距离会越拉越大.

唉,号称强势中央集权的中国中央政府,远见还不如一个政治力量分散的欧盟...还有什么话说呢,只要决策体制不改革,还会有许多个马凤山式的悲剧人物出现...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