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谁还能说〈周易〉读不懂、没读懂?》系列论文:《作者前言》(著者:吉 华)

2005-12-06 00:03 369 查看
《作者前言》


笔者读《易》十余载,早已解开《周易》原本解卦系辞的象数机理,也曾多方寻求途径发表论文未果。这其间既有“人微言轻”的因素,也有人们有意回避各种“揭秘宣言”的心理定势,但更主要的是人们已经拥有两千余年的传统解卦方式,难以接受这“新来的”原本解卦系辞方法。前段时间,笔者也曾在一些“网络论坛”上初步述及《周易》原本解卦系辞的象数原理,而且已经涉及解读方式的具体操作,虽有网友表示兴趣,但仍未引起应有的“敏感”反应。如此言之,《周易》原本解卦系辞的象数原理返现世间,再为“大众文学”,似有一个被重新认识的艰难过程。

所幸的是,人们虽然读不懂《周易》,但仍孜孜以求,痴心不改… 

其实,《周易》原本解卦系辞的方法也并非人们想象中的那样神秘、那样难以琢磨,只要把握好解读角度就会迎刃而解。这个“解读角度”,就是沿着二进制序数的进退轨迹去倚数类象地解经读传。人们的难点不在于“类象”,而在于“倚数”;“倚数”之难不在于深奥,而在于巧妙,出乎人们预料。人们早在一千年前就知道《周易》“內涵”二进制数理,但都仅从静态角度用二进制数去排名序卦,没有从动态角度去认识二进制序数的进退方式。这个“序数”运行的“进退方式”是解卦系辞的核心方法,搞懂就入门,仅此一层窗户纸。

当初,笔者就是凭借着对这“倚数”问题的一丝猜想,捅破了这层“窗户纸”,逐渐打开了《周易》难开的大门。但为了谨慎起见,笔者也花了一两年功夫去说文解字,才把《周易》经传文辞一字一词地解读出来,并由此形成了几十万字的正式文稿。尔后,笔者又陆续解读了一些先秦文献的相关文辞,如《道德经》、《论语》、诸子百家言论等,弄清楚了其解读方式与《周易》如出一辙,都是同一个“象数思维方式”演绎的人文义理。因此,笔者有充足的理由与证据来保证:完全解开了古人作易的千古“象数天机”。
笔者将这几年先后写成的几篇论文,稍作调整,以《谁还能说<周易>读不懂、没读懂?》的系列论文形式,借助这“网络论坛”一方宝地,将《周易》原本解卦系辞的象数理论公之于众。其中:以《〈周易〉原本的象数理论体系》一文为其之一,专门叙述笔者从《周易》经传文辞中归纳整理出的一整套解卦系辞方法;以《象数解读:太极-八卦-序卦》一文为其之二,运用《周易》原本解卦系辞方法解读易学研究中的热点难点,以期通过释疑解难,展示《周易》原本解卦系辞方法的学术价值、方法论意义;以《〈周易〉象数思维方式演绎中国传统文化》一文为其之三,深入探讨《周易》内涵的象数思维方式与中华传统文化之间的相因关系,从民族文化的“思维解码”、“遗传基因”角度揭示《周易》特殊的文化价值、历史地位。
《周易》“象数天机”的解密,必将使易学研究跨入一个新阶段,这不是考古的“考古”发现,是人们期待已久的重大突破,缠绕在《周易》身上的一系列是非谜团将迎刃而解,更为重要的是进一步弄清了演绎中国传统文化的象数思维方式,有力地促进传统文化的继承、民族精神的发扬,其深远的学术意义不是三言两语所能概括的。当然,也要看到问题的另一面:《周易》的象数解读方式既可义理取向,也可占卜取向,一旦《周易》原本“象数天机”面世,会否助长新一波算卦风盛也未可知。

当然,兹事体大,几篇拙文也谬误难免,笔者诚惶诚恐于未能准确阐释《周易》内涵的解卦系辞方法,于此仰望方家斧正,谨望易友细审,共同为《周易》“净身”、“壮体”。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