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老外眼中的联想公司

2005-11-29 12:44 253 查看
转自:网易科技-IT茶馆 http://tech.163.com/05/1128/11/23L2C2DD000915HL.html
英国《金融时报》记者西蒙·伦敦在最近几个月写了一系列关于联想的报道,他看到的和我们看到的有不同吗?

建立规则

联想占中国市场分额的30%,它在中国的成功,是因为花费了多年时间,赢得了分销商的忠诚。虽然外国个人电脑公司在业务艰难时期,纷纷压榨分销商的利润,但联想却坚持自己的原则。

结果,联想建成了由零售商和转销商组成的网络,不仅覆盖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而且各省的小城市也囊括其中。在这些小城市,新兴的中产阶级才刚开始购买个人电脑。从营销角度看,联想的渠道管理堪称典范,其市场覆盖率无人能及。

擅于学习

忘记那些认为中国的竞争优势仅仅在于廉价劳动力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看法吧,尽管这些因素的确起到了一定作用。

就目前而言,可以说推动此笔交易的不仅仅是对规模的渴求,还有联想中国高管的一种愿望。他们希望尽可能快地攀越学习曲线。联想的确是雄心勃勃,这一点儿不假。但其中也有一种“我们确实能够从这些人身上学到东西”的热情,这在美国或欧洲收购者身上很难看到。

联想的管理风格果断、以结果为本,并极具竞争性。人们没有功夫陶醉于似是而非的哲学。相反,人们对学习的渴望来自贪婪和畏惧的强效混合,辅之以高度的智慧和些许谦卑。企业家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炼成的。

联想、海尔和新浪这类公司的发展速度,已经值得认真关注。和西方人可能想到的恰恰相反,这些公司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并非是因为中国的经济体制,而是因为它们克服了这种体制的障碍。它们的学习和适应能力令人惊叹。

20 世纪80年代,西方公司借鉴日本的质量管理方法,从而逆转了从日本大量进口的潮流。产生于上述时期的管理工具——全面质量管理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精益制造(Lean Production)以及后来的“六西格玛”(Six Sigma),改变了许多公司的运作方式。未来十年,象新一代富有创业精神的中国企业那样快速汲取知识,可能变得同样重要。刘军今年36岁,陈绍鹏35 岁,在收购IBM业务之前,这家中国最大科技公司员工的平均年龄为28岁。

结论

无论联想成功与否,其影响都将远远超出个人电脑业。联想如获成功,必将鼓励其他中国企业加紧进行国际扩张。失败则将传递一个警示信号:尽管中国的新兴科技巨擘们拥有活力和雄心,但他们也许不具备管理全球最佳企业的技巧。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