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咨询公司择人套路基本成型:交大硕士+复旦本本

2005-11-24 22:01 246 查看
虽然一直不相信这样一个模式,但是不得不承认的确是这样。尤其从今年各大咨询公司招人的情况更可见一斑,在上海的top的咨询公司发的offer中,竟然70%以上都是复旦的,其中80%都是本本。我个人觉得这的确有点奇怪,为什么负担的本本可以脱颖而出这么多人,难道他们真的比交大本本强吗?不尽然,不过拿到这些offer的负担本本有个共同点,就是比较喜欢引入注目,proactive, aggressvie,换句话说比较主动。这个可能也是交大本本最缺少的。
复旦经院世经,国经,国金和管院的mis每年都为咨询公司输送了很多人才,但是交大管院每年进顶级咨询的寥寥无几,每年还需要交大电院的牛人去补充,想来真是汗颜。这个于交大的大环境也是有点关系的。复旦每年都要举办一些大型的国际会议,或者承办一些国外大学、机构的conference,这样一来每年也就需要很多学生去参与接待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学生等等,交流的机会也就产生,交流多了,视野也就宽阔了。同时,负担海外交流的机会一直很多,因为负担非常注重和国外的这种交流。
可是反观交大,这样的机会非常少,举办承办会议的机会也很少,起先我以为是交大是没有机会办,后来听人说是交大自己不想花精力去做这些事情,一些所谓的部门怕烦,怕吃力不讨好。也有一些所谓的部门,开口闭口就要进场费,冠名权上也要争得你死我活,比如横幅挂SJTU-XXX,还是XXX-SJTU,这种东西也要去争,直到最后耍打牌,索性不让人家举办了。这些行为都无形的减少了交大学生接触外部公司,外国机构,外国学校的机会,学校也没有很好的起到为学生提供平台的作用。
所以说产生现在这样的状况,有一部分学生自己的原因,也有一部分是学校的原因,学校能够重视一点,多为学生想一点,我觉得学校也就能够从中受益,因为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学校为学生做的一切不会是无用功,将来都会有回报的,毕竟by word of mouth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对于学校的brand building。
最后想说一点的是,交大的学生不比负担,清华,北大,甚至国外大学的学生差,至少我的例子就足以证明这么多,不管是参加国外公司举办的比赛,或是在海外实习,还是参与组织美国著名大学亚洲科技年会,都展现了一个优秀交大学生的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每个交大人都能够自省,自勉,自励,自强!!!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