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李德哈特二战史的读书总结

2005-04-10 14:04 323 查看
英国军事学家李德哈特的二战史逻辑是:
1. 希特勒原无意挑起对英法的战争。
2.允许 德国非暴力方式收复莱茵河区是英法犯下的战略错误,由此纵容了希特勒吞并奥地利、捷克,并幻想以同样非暴力形式对波兰、罗马尼亚实施吞并。这一切不仅仅由于希特勒的贪婪,也由于英法的纵容。
3. 英法随即犯下第二个战略错误——在没有苏联的配合之下,许诺对波兰和罗马尼亚提供保护。然而,这对于英法来说根本是不可能承担的义务,反而将希特勒逼上了战争的路线。李德哈特甚至认为,如果没有英法的“挑逗”,希特勒本无心采用此种战争手段解决波兰问题——换言之,希特勒的目的本来不过就是再次以苏台德模式解决但泽问题。出于对英法策略的误解和反击,希特勒与苏联缔约,并共同进攻波兰,导致战争爆发。斯大林则希望借助协约将希特勒引向西方,但未料想德国在西方取得如此迅速和巨大的胜利。
4. 德国闪击西欧之后,犯下第一个战略错误,即幻想与英国媾和,而急迫地与苏联开战。其具体表现为敦刻尔克的按兵不动,以及1940年6-7月没有抓住时机实施英伦登陆作战,使得英国几乎奇迹般地生存下来。根本原因在于,希特勒在感情和政策上始终将苏联列为头号敌人,而始终对英国心存幻想。由此可见,希特勒对当时世界战略形势作了错误的判断,没有看清英国的衰落和苏联的强大。如果德国击败英国而暂缓对苏联的攻击,则形势会完全不同。
5. 李德哈特认为希特勒严重低估了苏联的战争动员能力。根据巴巴罗萨计划,德国只要消灭200个红军师就可以击败苏联。但1941年底,德军已经消灭了360个红军师,而苏联的后备兵员仍然源源不断。
6. 对苏战争中,希特勒犯下两个著名的战略错误,一是8月间主力南下乌克兰,从而失去了攻克莫斯科的最佳时机。希特勒自己的解释是,德国需要乌克兰作为均需资源基地,似乎为了战时经济可以放弃具有象征意义的政治目标。但1942-1943年,希特勒又为了仅具象征意义的斯大林格勒而分散兵力,没有全力拿下苏联军事工业的命脉高加索油田。
7. 日军空袭珍珠港将美国拖入战争,加之苏联工业力量在1943年的稳定和1944年的恢复,使轴心国与盟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巨大的、不可逆转的变化,战争的胜负已经最终确定,之后的事情只是一些波澜,而大局已定。
从李德哈特的书来看,他是一个具有很强的战略思想的军史学家。战略不等于战争,更不同于政治。从书中的观点来看,很多时候“战略”与“政治”是相左右的,而只有奉行正确的战略,才能不被政治伎俩所带来的一时假象所迷惑而丧失大局。
虽是就二战史而言,这个结论在今天、在个人也都还是有意义的。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