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商业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模型

2004-12-10 17:56 736 查看
商业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模型

陆恒
供应链(Supply Chain)是指产品生产和流通中所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组成的供需网络。商业企业的业务范围面向各级零售商和最终用户,位于供应链的下游。由于商业企业是连结生产与消费的纽带,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进程中,商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功与否是能否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关键。从某种程度上说,商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就是供应连管理。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是指对供应链中的物流、商流、业务流、价值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及控制。它的目标是提高整个供应链运行的速度、效益及附加值,为整个供应链上的所有贸易伙伴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看,商业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MIS)或企业资源计划管理(ERP)应该将位于供应链上的各个职能部门联为一体,实现电子化作业,使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在供应链上有序流动。

一般较大型的商业企业包含了营销、财务、公关、仓储、配送等多个职能部门。在传统的运作模式中,各部门处在相对隔离的状态,信息传递始终是一个瓶颈,例如,财务报表无法及时汇总,客户需求无法及时传达,市场一线情况无法迅速汇报和处置,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交错盘结,令管理层和客户都心中无数。通过强化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企业内部应能实现下列目标:

部门的沟通

企业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的,企业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是企业保持整体竞争力和提供良好服务的必要条件。如果各部门或网点地理位置比较分散,可以在广域网基础上建立虚拟企业内部网,将各部门的信息系统联为一体,为信息传递搭建一个高效稳定的平台。

及时的反应

传统的纸介质单据的信息传递方式因其固有的局限性,大大阻碍了物流和信息流的传递速度,使企业无法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对迅速获取所订购商品的要求,也无法应对某一工作环节出现的意外情况。然而在一个高度集成的信息系统基础上,灵巧战略能够得以顺利实施,使客户的要求在第一时间内在各部门共享,从而能以较低的成本及时应对市场变化,为客户赢得时间成本。

业务职能的整合

通过加强对供应链的管理,可以对企业内各部门细致分工,避免了大而全、小而全的运作模式,例如可以将下属企业各自的仓储、配送等部门合并起来,由总部直接管理。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完善的客户服务

集成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作为客户与企业交流的接口与管道,使企业能及时告知客户当前交易的情况,同时能及时接受客户的信息反馈,作为企业下一步计划和发展的重要依据。通过客户关系管理,能使客户分享企业信息资源,以提高客户忠诚度,增强企业竞争力。

我们将要讨论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借助企业信息系统(MIS或ERP)平台,以客户订单信息流为中心,将销售管理、订单管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财务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各系统联为一体,使信息在各部门共享。系统目标结构如图1所示。通过加强供应链管理,可以使各职能部门得到明确细致的分工,统筹规划各种计划任务,从而降低成本,获得强大的竞争力。



(图1 系统目标结构)
为了便于讨论,我们现在构建一个虚拟商业公司,通过对其组织结构、部门职能和业务流程进行抽象和分析,来为供应链管理系统构建逻辑模型。

1 企业组织结构

我们将公司所有部门抽象成销售、财务、公共关系、仓储、配送等几个业务部门,组织结构如图2所示。我们将供应链管理的范畴限定在销售、财务、公共关系、仓储和配送这五个职能部门之内。从图上可以看到,只有仓储和配送部门直接参与了物流。



(图2 企业组织结构)

2 业务流程

我们以供应链管理为线索,以客户订单信息流为中心,以面向过程的管理为思路,来描述系统内的业务流程。

现场工作流程分析

现场工作流程分析是对供应链上系统业务工作实际过程的描述,是从综合向分析的过渡,体现了实际业务工作的详细处理过程和处理方式。工作流程分析描述了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有序流动,反映了职能部门处理业务过程的顺序以及输入输出的形式。

从供应链角度分析的现场工作流程如图3所示。整个阶段供应流程从客户下订单开始,到客户收到订货结束。过程A表示客户下订单,过程B表是客户付款确认交易,过程C表示客户订单信息传递至仓储中心开始物流过程,过程D表示仓储中心综合一定数量订单并将订货送至配送部门,过程E表示配送部门按订单分配送订货至客户处。销售部门通过Web界面向客户展示商品信息,客户一次订购的所有商品经订单管理系统集成为一份电子化订单,同时客户的付款递交财务部门以确认交易。订单管理系统生成有效订单交销售部门存档,同时传递给物流部门。仓储中心将一段时间内受到的订单汇总,分拣、出货并修改库存信息,配送部门再按每份订单分进行配送。销售、仓储、配送部门均与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建立接口,销售部门能为每位客户建立个性化档案并预测近期需要满足的库存量,客户能通过该系统时刻追踪当前订货的流向。



(图3 现场工作流程)

我们研究的实体生命周期以供应链为主线,以客户订单为中心,订单信息从生成、传递直至结束均在系统中运行。实体生命周期如图4所示,使用圆形和矩形两种符号,圆形表示业务中的某种实体,矩形表示一步一步的处理,其内容均用文字说明。实体生命周期描述了系统的调查工作从分析走向综合。



(图4 实体生命周期)
(图4 实体生命周期)
订单信息从客户提交开始,贯穿了销售管理、订单管理、财务管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五个职能系统,反映了供应链上信息流动的全过程。订单信息在进入财务管理系统时触发了资金流,在进入仓储管理系统时触发了物流,随后信息流伴随物流直至抵达终端客户。

3 系统数据流程

数据流程图(Data Flow Digram)用符号综合地反映系统中数据和信息的流动、存储、处理和使用的情况,是描述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我们按照订单信息在供应链上的流动过程将信息系统分为前端和后端两部分,其中前端包括订单管理、财务管理和客户管理,后端包括仓储和配送。我们可以看到,前端服务与客户联系极为紧密,数据交换频繁,交易在这里发生,并且触发了供应链上最后一环的物流;后端服务其实就是伴随着订单信息流的物流过程,其工作完全由企业承担,但是其过程对于客户并不是完全不可见的,它通过与CRM的接口随时向用户通报订货的相关信息,为用户提供订货的追踪服务。

供应链管理系统的顶层数据流程如图5所示。下面我们将就前端和后端分别分析数据流程。



(图5 系统顶层数据流程)

前端数据流程

前端DFD如图6所示。客户通过Web界面确认要定购的商品并提交订单,订单管理系统首先核查订单格式和内容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则通知客户重新填写,如果正确则按订单内容生成待处理订单并在系统中备份。待处理订单轮到处理时,系统为客户生成财务帐目并检查客户选择的付款方式。如果是转帐或汇款方式,系统查阅客户的财务纪录,如果客户尚未付款则通知客户尽快缴款,如果已付款或客户选择货到付款,则将待处理订单转成有效订单。系统按有效订单记录本次交易信息,通知客户交易情况并将客户信息存档。随后,系统将有效订单递交物流部门,供应链流程转入后端系统。



(图6 系统前端DFD)

后端数据流程

订单信息在后端系统流经仓储和配送部门,结合各部门的专职管理平台,形成了面向物流过程的有效的供应链管理。

仓储部门订单信息数据流程如图7所示。系统将有效订单递交仓储中心激发物流过程,同时通过CRM向客户通报订货当前的位置和流向。系统将一段时间内前端递交的有效订单汇总,生成出货清单,修改库存信息和库存帐,然后从库存分拣货物并按出货清单核对。随后,物流过程转到配送部门。



(图7 仓储中心DFD)
配送部门订单信息数据流程如图8所示。系统将有效订单和出货清单随货物一并递交配送部门,同时通过CRM向客户通报订货当前的位置和流向,通知客户收货。系统将货物按照有效订单分拣并包装,生成配送单和客户发票。随后配送中心根据送货地址分别配送,经客户查收后,系统生成配送帐目,将已完成的有效订单存档。至此,物流完成,供应链流程抵达终点。



(图8 配送部门DFD)
  
4 模块化集成

供应链管理的显著特征就是将参与产品流通的各环节紧密联系在一起。由于产品最终将流向客户,加入同客户的互动机制将有效提高服务质量,并有可能获得附加收益。图9列出了用供应链管理集成的各个功能模块,并且突出了同CRM的接口。由于模块设计属于技术层面的讨论,这里不拟展开。



(图9 供应链管理集成模块)
以上我们讨论了商业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模型。我们通过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从企业供应链上抽象出销售、财务、仓储、配送、客户关系等核心环节。由于商业企业不涉及产品生产,模型的构建变得相对简单明晰,并且具备了供应链上的基本要素——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客户订单的信息流是整个模型的建构过程中始终关心的中心,各种分析均围绕客户订单信息流展开,各职能模块由客户订单信息流串接,并触发物流过程和资金流过程。这也体现了供应链的终极目标——服务于客户。模型中注重与客户的交互,使供应链对客户可见。

本文探讨的供应链管理模型只是对真实供应链的一个抽象和缩影。从文中所述的这段供应链上溯克达各级生产部门和原料供应部门,在商业范畴内也存在各级分销系统和零售部门。因此,本文的目的只为抛砖引玉,来勾勒一个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大致轮廓。通过构建并完善一条从顶端供应商到终端客户的完整、高效、智能化的供应链,将有助于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润最大化。毫无疑问,依托企业信息平台加强供应链管理,不仅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是企业现代化的毕经之路。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