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青睐山珍海味的肝吸虫病

2004-11-10 09:21 405 查看
  肝吸虫病在我国流行历史悠久。据考古研究,在西汉古尸粪便中已查到肝吸虫卵,据此推断我国在2100年前已有此病流行。目前我国有22个省市发现流行,尤以广东为重,由于经济发达的广东省珠江三角洲一带盛行吃生鱼片、生鱼粥,因此本虫感染较为严重。我省目前也有散在的病例发生,这与一些地区农民,在养鱼时,常常将厕所建在鱼池或鱼塘上,粪便直接排入鱼塘,池塘中的螺蛳、鱼、虾很容易被感染。

  去年2月份,我所确诊了一例肝吸虫病。该患者17岁,身高120CM左右,长期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腹痛,肝区疼痛,乏力,不规则排便,怕吃油腻食物,消瘦,体重不断减轻,反应呆滞等,许多医院均以肝炎进行治疗。多年来,经过多方的服药治疗,但症状却一直没有好转,并且肝脾肿大、腹水更加明显,后经实验室检查发现肝吸虫皮内试验阳性、肝吸虫免疫学实验强阳性,粪便检查找到肝吸虫卵,确诊为肝吸虫病。后来经过详细的病史追踪获悉,原来患者在上学期间,经常和同学们一起到田边、池塘、河流内捕抓鱼、虾、螺蛳之类,然后放在火上烤了吃的病史。

  肝吸虫学名称为中华分枝睾吸虫,成虫寄生在人或动物的胆管内,成虫寿命可达20-30年或更长时间,虫体摄取宿主的红细胞、白细胞,并不断排出代谢产物和分泌有毒物质,损害宿主。成虫不断排出虫卵,虫卵随胆汁进入消化道与粪便一起排出体外。肝吸虫卵是人体肠道寄生虫中最小的虫卵之一,虫卵形态略似电灯泡,虫卵在外界环境中不断发育,孵出幼虫,幼虫遇到淡水螺类并被吞食后,则在螺体内发育成第二期幼虫即尾蚴,此时,尾蚴从螺体内逸出,不断地在水面上游动,如果遇到淡水鱼、虾,尾蚴则即附着鱼体并侵入鱼、虾组织,形成具有感染性的幼虫即囊蚴。这时如果吃了含有肝吸虫囊蚴的小鱼、小虾,或生鱼片、没有煮熟的鱼、虾以及被肝吸虫囊蚴污染的其它食物等均可引起感染发病。患者易某某就是吃了未烤熟的含有肝吸虫囊蚴的鱼、虾而感染致病的,其教训可以说是极为深刻的。 由于肝吸虫成虫在人体内存活时间较长,其症状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感染虫数的多少。轻度感染者,可无明显症状。感染虫数较多者,可出现乏力、食欲不佳、腹痛、腹胀、消瘦、肝脏肿大等;重度感染者,肝胆管内可寄生上千条虫子,充满或阻塞肝胆管及其分支,发生严重的胆囊炎、胆管炎、胆石症,甚至可引起肝硬化或肝癌。肝吸虫病引起的肝癌,过去认为缺乏科学依据,现在认为,肝吸虫可引起原发性肝癌,应予警惕。近年来,有研究报告,在某些肝癌高发症区,肝吸虫感染与肝癌发病率呈正相关,并报告14例肝吸虫病伴发肝癌。此外,肝吸虫重感染的儿童,不但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而且也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有的可出现侏儒症,患者易某某17岁身高仅120CM,便是典型的侏儒症。

  由于肝吸虫病的感染,主要通过食入未熟的或生食、半生食鱼、虾等各类食物,因此,预防本病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要自觉做到各种食物煮熟煮透后再吃,做到加工、***食品时,生熟食物、切鱼、虾的刀具、砧板、盛装容器要分开,以免交叉污染。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